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
作者:闫坤 主编 史卫 马蔡琛 于树一 副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页数:498
定价:1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3-9107-8
作者简介
闫坤,女,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副理事长、《财贸经济》副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近年来,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5部,英文专著1部,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转载,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批示,理论研究成果直接发挥了为中央宏观决策服务、为实际经济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荣获第五次(2012年)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一等奖、财政部2003年及2006年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财政部2008年“中国财政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专题论文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与财政理论等。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
全书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以及服务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历史,力求在财政与政治、经济的交互作用中,把握党的财政实践发展及其规律、党的财政思想形成及其变迁,并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炼财政百年发展共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目录
导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100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的主线
一 追求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根源
二 人民利益至上的财政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础
三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财的出发点
四 民生财政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壮大
五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财政改革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党初期的财政纲领(1921—1927年)
第一节 近代中国衰落与传统财政体系的崩溃
一 经济社会的激烈动荡与转型
二 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
三 国家财政的混乱与崩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救国图强运动的兴起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财政问题的探索
一 马克思主义财政思想的传播
二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财政问题的探索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提出的财政纲领
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本特征
二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纲领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财观念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探索(1928—1937)
第一节 大革命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一 国共合作破裂后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三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主张
第二节 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初步探索
一 取之于敌为主的财政收入
二 保障革命战争需要的财政支出
三 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财政工作新发展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二 共和国财政的雏形
三 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新发展
第四节 根据地财政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 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
二 中国共产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
三 国家财政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财政建设(1938—1945)
第一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共中央《宣言》
二 1935年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
三 1937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四 1937年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及边区财政
一 边区政府的建立及运转与智能
二 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制度建设
三 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制度建设
四 边区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 边区政府的平衡管理
第三节 主要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与财政工作
一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二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三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四 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与财政工作
五 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财政工作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政策探索
一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二 陈云《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中的财政思想
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思想和理论创新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工作的改进(1946—1949年)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历史大转折
一 党的七大召开及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 抗战胜利后形势的变化和两条道路的抉择
三 内战的全面爆发和解放区的开辟
第二节 解放区的建设和财政工作的发展
一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党的领导
二 解放区财政工作的建设
三 改进财政政策支援解放战争
第三节 解放区财政领域的新局面
一 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
二 国营经济作用开始凸显
三 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困难的改善
第四节 为新中国财政工作做准备
一 华北财经会议揭开新中国统一财政工作的序幕
二 从华北财经办事处到中财委
三 各解放区财经工作走向统一
四、为新中国财经建设和发展做好了理论和干部准备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工作和国民经济恢复(1950—1952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
一 新中国的成立
二 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新中国初期的经济政策
三 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财经困难
第二节 中财委领导财经工作
一 打击投机资本、实现物价稳定
二 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第三节 财税体系的恢复调整和社会主义财政的初步建立
一 财政税收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二 城市和农村税收的调整和恢复
三 新中国财政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 抗美援朝、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初步建立
一 抗美援朝中的国家财政建设
二 国民经济恢复和财政状况好转
三 社会主义经济的初步建立
第六章 发展战略选择与国家财政的重构(1953—1957年)
第一节 过渡时期国内外形势与总路线的确立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一体两翼”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的提出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财政工作
一 “一五”计划与五年财政计划
二 综合财政计划的编制与国民经济计划
三 国家预算设计与银行信贷计划
四 过渡时期财税管理体制的建立于调整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与国民经济体系的重构
一 “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 冒进与反冒进: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设想与纠偏
第四节 过渡时期中共财经思想:探索国家、集体与人民利益兼顾的财政关系
一 从“四大比例”到“三大平衡”“外汇平衡”
二 首次提出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分配的“二三四比例”
三 《论十大关系》里面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四 1957年的调整与改革思路
五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第七章 路径探索引发的发展危机与财政的定海神针作用(1958—1978年)
第一节 “大跃进”中的财政失衡及清理整顿(1958—1960)
一 财政平衡遭大破坏
二 一定程度的财政清理整顿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中的财政调节功能的发挥(1961—1965年)
一 财政致力于“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
二 财政调整任务及措施
三 财政调整成效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财政困局及其稳定功能的发挥(1966—1976年)
一 财政出现全方位失衡
二 财政竭力维护局面稳定
第四节 在对计划经济全面反思中寻求财政发展的新出路(1977—1978年)
一 对学习苏联财政经验的思考
二 对财政两次整顿得失经验的总结
三 对计划经济财政模式的全面思考
四 对改革开放的财政思想准备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与财政开路先锋(1978—1992年)
第一节 全党的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未根本目标:全面启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探索: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前进
第二节 财政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 财政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二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突破口
第三节 不断深化政府和企业关系改革
一 推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让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体
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法神根本性变化
第四节 不断演进的财政职能理论创新和实践
一 财政职能理论不断创新
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凸显财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调控职能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分税制改革(1993—1998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对财税体制提出新要求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需要新的财税体制与之相适应
第二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吹响财税改革的号角
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划蓝图
二 1994年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分税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一 确定税收返还办法,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二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区间财力
三 颁布实施《预算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四、基于市场化改革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
第四节 分税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一 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对分税制改革的成功“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第十章 公共财政论与民生财政建设(1999—2012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深化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整体脉络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民生财政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
三 从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财政思想的不断演进
第二节 公共财政体系建设(1999—2003年)
一 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背景及逻辑
二 规范税费关系,推进税费改革
三 逐步推进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四、完善央地关系
第三节 民生财政建设(2004—2012年)
一 从公共财政建设到民生财政建设:背景及逻辑
二 完善政府收入体系,继续推进税费改革
三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 建立健全公共预算管理体系
五 让公共财政照耀农村
六 完善央地关系
第四节 公共财政保障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突破
一 政府市场关系逐步明晰
二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三 公共财政体系加速融入国际
第十一章 新时代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历史使命与总体框架(2012年以来)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的新定位
一 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二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三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县嗲话下的现代财政制度
第二节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全面拉开
一 经济社会转型与中国财政改革之间的互动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税改革
三 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
第三节 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财政努力
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财政努力
二 财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三 财政着力完成重点工作目标
第四节 走向大国财政
一 百年未有之大变下的大国财政主动作为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财政责任担当
三 “一带一路”建设与财政贡献
第十二章 深化税制改革(2012年以来)
第一节 深化税制改革的思想路线
一 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 深化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深化税制改革的思想探析
第二节 以“营改增”为重点完善税收制度
一 “营改增”试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 个人所得税改革: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大跨步
三 大规模减税降费:持续发力
第三节 税收法定工作全面展开
一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二 税收法定工作的实践
第四节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一 税收征管法制改革: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二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三 税收征管技术改革:打造智慧税务生态系统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一 中国税制改革的逻辑
二 中国税制改革的展望
第十三章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2012年以来)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向支出侧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 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原则的变化
二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第二节 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展开
一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基本原则的探索
二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被提到首位
三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本的顶层设计与分领域改革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
一 新时代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的基础
二 新时代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的思路
三 依据收入类型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
第四节 健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一 建立权贲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二 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第十四章 深化预算制度(2012年以来)
第一节 新(预算法)开启新-轮预算改革
一 1994年〈预算法》亟待修订的社会经济背景
二 历经四次审议,十年修法之路终迎来新《预算法》
第二节 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二 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代的到来
第三节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一 地方政府开闸举债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齐头并进
二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第四节不断完善预算分配机制
一 健全预算标准体系,完善定员定额管理
二 突破既有预算利益格局,零基预算方兴未艾
三 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投入
参考文献
后记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一书的封页、目录)
(王浩、张智超、杨步青、王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