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明明,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和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约研究员。
本文得到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
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简称“《规定》”)的出台,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前所未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能不负时代的重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结合学习《规定》的相关精神,笔者作如下思考:
第一,思政课教师必须将教学放在第一位。《规定》指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但是,在当前思政课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有的学院将办会当成了工作的重点,有的思政课教师热衷于参加各种形式主义的研讨会,有的名师专家专注于“串场”跑会。思政课的繁荣不应该是会议的繁多、论文的飙升、课题的丰富而应该是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是国家思想文化宣传领域的一支队伍,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支队伍的首要职责是讲好思政课,让大学生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四个自信”。任何偏离教学主线的举措都是本末倒置。
思政课教师要研究透教材,将相对枯燥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敷衍应付。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价值在课堂上,不站在讲台上向大学生传道授业,即使著作等身,也很难称为是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应该来自于学生的认可,而不是论文的发表和课题的申中。《规定》明确提到:“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分类设置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两种类型都要在教学方面设置基本任务要求,要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从中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只有两类,即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没有研究型这一类,并且这两类都是将教学效果作为最关键标准,这足以体现国家重视思政课教学的导向。
第二,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实事求是地讲,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一则现在大学生的精力很容易被手机和游戏占据,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专注度不高;二则学生们在中学时代就掌握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的思政课,因为仍然没有很好地完全解决与中学的衔接问题,缺少新鲜感;三则思政课被贴上“无用”和“洗脑”的标签,一些学生本身对其持排斥心理。但是,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我们很难要求大学生像中学时代那样为了应试成绩而认真听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分神和偏见,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和纠正。从现实中看,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每门思政课在各个高校都有热门和抢手的教师,甚至出现“一课难求”的情况,这就说明:只要老师教的好,学生完全会喜欢上思政课。
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在教学上的投入多吗?我们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多吗?我们上课给学生传授的内容自己感兴趣吗?如果我们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与教学关联不大的科研上,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陈旧而不更新,如果我们自己都对所教内容提不起半点兴趣,那么怎能期望学生会喜欢上我们的课呢?我们通过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常新,让学生们喜欢上这门课,不能让它沦为学生无需认真听课就可以轻松拿学分,教师无需认真备课就可以蒙混完任务的“水课”,而要让它成为学生乐听且能终身受益的“金课”。
第三,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要服务于教学。《规定》中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任务提出:“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里包含着的要点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不能自娱自乐,搞自己的“小圈子”。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是有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的,它要研究思政课教学,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要应用于课堂中去。
思政课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这本身对教学是有益的,因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但是,如果我们发表的文章,申请到的课题只满足了晋升职称的需要,无法应用到课堂教学,或者无法影响到大学生,那实际上不符合国家的意志。所以,思政课教师在从事论文撰写和课题时,不应该将过多精力用于非本学科的问题上,而应将服务于教学和走进课堂作为最重要的选题标准。
最后,《规定》强调思政课教师应该将教学作为重中之重,这一条的贯彻落实,除了教师的自觉,更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果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评估指标中,论文和课题仍是衡量一个学院综合实力的最关键指标,那么,期望学校和学院降低教师们的科研压力,让他们专心教学,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在绩效分配上,科研分值远高于教学,那些上课多、教学效果好、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所得少,而上课少、论文多、课题多的老师所得多,期望教师们重视教学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仍将论文数量、期刊级别和课题级别放在首位,只注重教学的课时数,而不考虑教学效果,那么,期望教师们专注教学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真正打破思政课教师评价中的“唯论文”和“唯课题”,切实将思政课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落实到遵循《规定》的要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