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硕士班主题月活动举行
——张健老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意识与学科方法
(通讯员:王育锋) 为贯彻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践行“公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研究生班级体建设,响应党委研工部关于组织开展研究生班级主题活动的号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班于2011年11月27日晚6:30聚集在范孙楼218,聆听了班导师张健老师做的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意识与学科方法”的学术报告。

张老师着重从“何谓学科意识?确立什么样的学科意识?如何确立学科意识?学科方法运用实例”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学科意识的培养。首先,张老师阐释了学科意识的概念,进而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增强学科自信。其次,张老师讲到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并不只是从意识形态理论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科学和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张老师进一步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学科,即使在美国也都有其意识形态性,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于谈党性和意识形态性。”同时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我相信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此,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并举。再者,在讨论如何确立学科意识和学科方法时,张老师提出“问题意识、科学意识、方法意识”三个意识,并在方法意识中着重讲述了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作为研究方法必须“论从史出”,大量阅读材料,从中抽象出理论性的认识,作为叙述方法,应当做到“史论结合”,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论述,避免“两张皮”。接着老师谈到我们的论文选题与写作,指出我们应该在阅读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个结论,然后再选取材料具体论证和分析我们的论点,从而达到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最后,张老师勉励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学科意识。
讲座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了三个小时,张老师乐此不疲,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似乎时间在那刻停滞,我们都被张老师带入知识的海洋,尽情享受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最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张老师的敬意与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