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课9月大调整 新教材更贴近现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0-11浏览次数:2850

高校政治课9月大调整 新教材更贴近现实
Dsh 发表于 2006-9-21 17:17:59


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中央对这次教材建设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说,“此次新教材编写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编写纳入到工程中“意义非常重大”,意味着“内容要求和编写工作程序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标准来实施,特别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水平专家和教师编写教材”。

    2005年3月中旬,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教材编写工作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在全国高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几百位专家申报的提纲中每门课程遴选出三份提纲,再从中评选出一份提纲;组建了4个教材编写组,确定首席专家,每个组约15位成员;编写组深入调研,综合其他提纲的优点,形成编写提纲初稿。

    编写提纲经过层层审议,当年9月报送中央审阅,9月下旬编写提纲获准通过。

    自2005年9月至今年3月初, 四门课程教材初稿完成,并进入送审程序。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透露,“工程”咨询委员会已对初稿进行了第一次审议,有的教材还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其中,“基础”、“原理”已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工程’的专家们绝对不是走过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的顶级专家们都非常认真。”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说,“送审稿一般提前20天给他们,讨论时每位专家发言都非常认真,有时就一本教材的修改从早晨讨论到晚上10点才结束。这种场面是从来没有过的。”

    全国教材“一本通”

    “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一纲多本,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有省编教材,质量不均衡。这次调整,中央决定集中全国最优秀力量,每门课程只编一本教材全国通用。”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

    据介绍,新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此外,教材尽量做到科学观点和最新素材的结合,增加了说服力。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举例说,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新教材及时加入这一内容,并把它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的主线。“这绝不是赶时髦,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因此与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正相契合。”

    这本教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主要就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内容很丰富,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选择、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与法律以及法律精神等问题。“大学生进入人生的新阶段,需要有人生目标。”

    而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材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直写到了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专家之一、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曾对教材编写提纲提出过建议。他认为新教材有三贴近的显著特点——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当前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整体上比以前前进了一大步,用这样的教科书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公共课教材,效果肯定好。”他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

来源  2006年07月29日 瞭望东方周刊

 


Baidu
sogou